(中時電子報)
文化部昨舉行《國度說話成長法》(草案)公聽會,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,曩昔說話政策只推動華語教育,目下當今要復振母語,從一元化走向多元化。對此,知名作家王丰透露表現,訂「國語法」這事,底子是台灣台獨不成但又不甯願 翻譯一種玻璃心作祟,是一種沒法抗拒同一大勢之所趨的無力而又慘白的隔海陳抗 翻譯社
至於「文化台獨」的問題,台灣如果拿「國語法」訂定為手段,那反而是自曝其短,因為所謂的「台灣話」話術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閩南語 翻譯內容與佈局,所以「國語法」反卻是破解了台灣「文化台獨」的素質與雜念。
王丰認為,在客觀事實上,台灣雖小,但民間私底下利用的說話生怕不下數十種之多,除了通用的國語與閩南語之外,還有大陸各省區 翻譯方言,台灣原住民殘余的各族說話,和外籍配偶使用的外國語言,光是這三大區塊的說話,生怕就不下數十種之多了。
但台灣的文化部制定《國度說話成長法》(草案),擬將國度語言從一元化走向多元化,他們 翻譯意圖何在?如果說是為了讓「說話成長」,就是他們的目標與理由,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翻譯 翻譯社
如果蔡當局真要搞「文化台獨」,即使把所謂「台灣話」列入「國語」一種,那也不能到達「台獨」 翻譯真正目標,除非,可以或許創出一套新的文字、說話,去凌駕現有 翻譯「中國語文」內容。否則,訂「國語法」這事,基本是台灣台獨不成但又不甘願甯可的一種玻璃心作怪,是一種沒法抗拒統一大勢之所趨 翻譯無力而又蒼白的隔海陳抗。
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公聽會時表示,台灣是多元族群所組成,其語言都應被付與「國度語言」的定位,當局有責任協助各族群保障母語。
王丰質疑,難道沒有台灣的這個文化部立這個法,台灣的「說話」就「成長」不下去了嗎?沒立這個法,台灣島就成了噤聲之島,大家都成了啞巴了嗎?所以,王直言「說話成長」,底子是鬼話,其真實目的就是搞地方割據主義。
來自: 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70724001932-260407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社
留言列表